吃苦,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!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6-13 浏览次数:7534次


           

家长朋友们:

   528日家长会一别,虽然仅有半个月的时间,但是我感觉好像相隔了好久,心里有好多话,想和你们聊聊,就让下面的文字,来传递我的心声吧!

undefined

   孩子们是5日零晨到达的惠州,我们共同经历了旅途的劳顿、气候的炎热、环境的变化、生活的差异等等问题;入职的单位是索尼公司和光弘公司,其中索尼152人,光弘212人。这两家单位由于体制不同,管理方式和工作环境均不相同(索尼公司是日资企业,管理规范、环境优良;光弘公司是中国上市公司,位于工业园区,人员密集、环境复杂),不管环境与待遇如何,都是符合我们组织这次教学实践的目的和要求,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的好单位。

undefined

   过去十天,在所有学生、带队老师、企业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,孩子们已经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,勇敢地进入教学实践岗位,开始了人生最为困难、却又最有意义的第一课,98%以上的同学,能够迅速端正思想、转化角色,在师傅的带领下,发扬了“不怕吃苦、不怕炎热、不怕委屈”的三不怕精神,踏出了教学实践的步伐;他们的表现,超出了我们预期,比其他几个学校的学生,18级同学们展现了眉电校学子的别样风采。

undefined

   但是,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,孩子们的新鲜感逐步降低;工作任务的加重,人际关系矛盾的凸显,个别孩子开始出现了想家、迟到、旷工等行为,部分学生在我和带队老师的耐心教育和调整下,已经回归到正常状态,仍有个别学生不能战胜自己、个别家长爱子心切,给教学实践工作带来了不该有的影响。为此,我特别对这个特殊时期的教育,谈谈一些个人看法,供你们参考。

undefined

   一、教育要有“爱”。有个叫余X洋的孩子,入职两天后就开始哭鼻子,说想家了。带队老师和我连续做了三天的工作,给了该生无限的关爱,这个过程中,我们也是留着眼泪陪着孩子成长过来的。针对孩子想家的现象,家长们要多关怀;不要一味指责,要多采取鼓励、激励的方式;多使用视频等手段,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(她)的爱;切忌不能较长时间不沟通、开口就批评等。

undefined

   二、教育要有“道”。有个叫严X鹏的孩子,入职三天就吃不了苦,旷工两天;我们先后有5个老师轮番和他谈心,告诉他“吃得苦中苦、方为人上人”的道理,最终感动了他。针对孩子不能吃苦的问题,家长们要坚持“以理服人”的教育原则,要多讲道理;让孩子学会吃苦精神,培养做人的品质;切忌动不动就摆家长的姿态,说“你吃不了苦就滚回来”等话。

undefined

   三、教育要有“方”。有个微信名叫“李美女”的同学,两天前说要回来,原因就是把钱用完了父母臭骂了一顿;得知此情况后,罗老师主动找到她,发现这个女生确实用钱没有计划,大手大脚,罗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案例,让这个同学认识到了错误,并表示认真改正,罗老师还积极协调给她借了200元钱。孩子们面对的困难是不一样的,有些甚至是你没有经历过的,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,请尊重孩子的发言权,耐心倾听他的眼泪和诉说;要和他(她)一起分析问题,一起商量对策,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要坚决说“不”,对于她的实际困难也不能不管不顾。

undefined

   四、教育要有“度”。有个女生打电话给家长说有个男孩子问她耍朋友没有,说这个男生骚扰她,结果家长大发雷霆,给学校和企业的管理带来了较大被动。得知这件事情后,老师们找这个女生进行了了解和帮助,及时避免了一场夸大的纠纷。孩子们即将成人,在教育孩子时,要把握一个“度”,注意正反两面听,要学会怀疑她们的话,在承诺孩子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、把爱表达得太多、把事情做得太透;教育要保留一份距离,要培养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。

undefined

   家长们:不管是哪种观点,我们都要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(特别关注孩子心理问题),进行适合的教育;特别要防止孩子出现极端思想和行为,如有要及时与学校沟通;不管是哪种教育,吃苦教育要摆在第一位。

undefined

   朋友们:教学实践是一项从教育出发、又要回归到教育的活动,需要你们持之以恒地关心、关注、关爱孩子,需要你们全力以赴支持学校教育,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,为了孩子的一切。我谨代表集团董事长李小林先生、以及关心支持这次教学实践活动的所有领导、老师,对于你们的大力支持和理解,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佩;接下来,我们还要一起面临更多的孩子教育问题,还需要我们更加携起手来,让吃苦成为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课程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张才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0612